top of page
221世界母語日 臺灣動起來
教育部推廣網址
International Mother Language Day
國際母語日(又譯世界母語日)定為每年的2月21日,由UNESCO於1999年提出倡議,從2000年起,每年的2月21日為「世界母語日」。
目標是向全球宣傳保護語言的重要,促進母語傳播的運動。避免地球上大部分的語言消失。此日期源於孟加拉語言運動,有數名學生於1952年2月21日遭受軍警槍擊死亡。 (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)
臺語:也稱「臺灣話」,是目前臺灣人心中道地的語言認知,民間與鄉土俗諺多有臺語的影子衍生出來,在一些場所或情況上也能聽到,舉凡菜市場、廟會民間活動等等,聽聞起來倍感親切。
國語:指「漢語」,中華民國以現代標準漢語為國語,1949年國府播遷臺灣後,其聲調已逐漸與中國大陸的普通話有所區別,1949年後中華民國以現代標準漢語--普通話作為國家共通語言。
客家語:又稱「客語」、「客家話」,是漢藏語系漢語族內的一種聲調語言(或漢語方言)。客家語除了在臺灣發展外,也分佈在海外其他國家:中國大陸、馬來西亞等地。
原住民語:臺灣原住民分佈於不同地方,現有臺灣原住民共十六族群,阿美族、布農族、魯凱族、泰雅族、達悟族等等,每個族系各有自己的語言系統,其中阿美族是臺灣原住民分佈最多、最廣的代表,原住民也是臺灣鮮明的在地色彩意象之一。





bottom of page